电量百亿俱乐部成员达14个新负荷增长区发展势头足截至11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14个地市供电量已超百亿千瓦时,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2018年7月,福建能监办主任张建平表示,进一步丰富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品种,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启动规则研究制定,积极探索实践、稳步推进福建电力市场建设。新建机级组满负荷试运结束后即纳入辅助服务管理范围,火电机组参与范围为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上的燃煤发电机组5月4日,宁夏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宁夏率先成为西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试点省区。
山东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于2017年11月开始模拟运行、2018年3月1日开始带结算试运行。电储能设施获得的调峰服务费用=调用电量*申报价格。东北等8个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是国家能源局2017年确定的第一批试点,那么目前这8个试点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1.东北试点2016年7月1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推动东北地区电力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开展东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鼓励各类发电企业或用户参与调峰服务,并按规定获得合理补偿收益。山东还将继续修订《山东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运行阶段服务包含实施深度调峰交易、调停备用交易、可调节负荷交易和电储能交易4个交易品种根据目前测算,实行辅助服务市场后,宁夏全网将能释放130万千瓦左右的调峰空间,有效解决宁夏电力运行中的调峰、供热、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宁夏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
补偿费用按日统计发布,按月结算。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连续出台《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方案》、《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于2017年1月1日启动试点。电力体制改革之后,有的同志仍想推动此事,于是新成立的电监会把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的东北电网作为试点,推行竞价上网,但实施不久,包括电网公司和几大电力公司的同志纷纷反映问题,认为竞价上网时机还不成熟,条件还不具备,企业亏损,要求停止试点。
如果让这些部门自己改自己是很难的,需要一个综合部门设计改革方案。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这是邓小平同志给我们留下的很大的精神遗产。但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也缺乏具体的操作内容,多数停留在口号式的议论上。多家办电实际上是两个步骤:一个步骤是把原来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企业剥离出来,组成了五家发电企业。
没有把电监会的法律地位放在法律里是对的。我国在短时间内变成了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非常突出,煤发电占了发电量的78%,核电只占1.97%,风电、太阳能虽然发展迅速,但只占发电量的2%。
三峡的输电方向是早定的,华东和华中是三峡电力的消纳地,以前没有考虑过把电送到广东,这是这次会议上定的。结合我国拉动内需的战略,开展了西电东送,南方电网打得很漂亮,让大家确实感受到了南方电网的作用。例如东北网,在东北地区内,也不可能把南方电网的电送到东北去跟它竞争,所以在它的范围内还是自然垄断,只是这个自然垄断的范围从全中国变成了某一个区域而已,所以这个改法不行。按道理,电力公司分家了,不应该是电网公司一家来承担。
美国在美洲大开发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电力体制推崇自由化的模式,结果网络不清晰,事故频发,连他们自己都承认美国电力系统目前在世界上并不是最先进的。第五,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电力和能源体制的改革必须和价格、政府管理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相适应,要和法制建设的进程相适应。国家电力公司是被改的对象,厂网分开直接关系到国家电力公司的拆分,不仅仅是发电企业分离出去,还有电网公司拆不拆的问题,这要比现在想象的复杂得多。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的能源管理体制对促进能源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国际国内的能源事务发生着重大变化,国际上也在研究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借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某些做法。再进一步把电网分开的意见阻力就大了。
电力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电力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些同志对厂网分开,还要拆分电网觉得难以接受。所以,普京总统亲自召开电网发展专题会议,讨论俄罗斯电网发展战略草案和组建俄罗斯统一电网公司,决定把国家电网公司和配电公司重新组成统一的电网公司。
改革过程中比较难的是电网怎么办?有人提出电网也可以引入竞争,类似于把发电变成五大公司一样把电网也变成几个公司。中国一年建一亿千瓦,这么快的速度,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奇迹。例如,美国最大的发电企业杜克公司,在美国六个州经营电力,既经营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的发电业务,也经营输电、配电业务,是一个厂网不分、输配不分的全能公司。提出搞两个电网,既吸收了主张电网不拆分的意见,也不是以前讲的六张网,确实是一个折中的意见,过去争论的两种意见都吸纳了一部分。法国电力至今为止依然是国有,它依然属于法国政府,而且还是厂网不分的,全部核电站都归法国电力管。这个过程中,又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个是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还有一次是汶川大地震。
前几年电力供应一直偏紧,通胀的威胁领导十分重视,煤电矛盾突出,尽快解决电力供应紧张成了主要矛盾,竞价上网一直难以实施。湖北说湖北水电这么丰富,我不要。
过去的电力部演变成了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仍然行使部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也有企业管理职能。现在从事发电的企业近上百家,原属于国家电力公司的五大发电公司所占发电容量的比例现在连一半都不到了,引入了多家办电的竞争局面。
衡量一个体制、一项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看该体制和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与该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就像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一样。其实不是,电网公司是愿意分离的。
一些投行为了找商业机会也来出主意,想以后帮助这些企业上市,达到某种经济利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再去改的话,估计两三年也改不动。水电基本上按照一个流域给一个公司,不再拆分,比如说黄河上中游,就划给了中电投。实际上,最后问题就集中到一张网还是多张网上了。
电力体制改革到了具体方案设计的阶段,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我国能源结构改革没有终点,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过程。
另外还留出了970万千瓦发电资产,将来出售变现后用来支付老职工退休金,主辅分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改革成本,以保持社会稳定。第一,世界上没有统一的电力或能源体制模式,采用什么体制要根据各国的国情、发展阶段而选择,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
三峡的电当时同样有这个问题,不像现在三峡电谁都觉得好,以前三峡电分给谁谁都不要。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大家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社会上也很关注,大家提出了各种建议,有主张分开的,也有主张不能分开的,各抒己见。如果只做政企分开、厂网分开,虽然老电力部的人有意见,但是还不会波及到下面去。另一个重大的步骤是原来国家电力公司范围以外的发电企业也允许参与竞争,就是多种所有制都允许参与到发电领域中来,包括外资以及中外合资、民营企业,也包括非电力部门的企业来办电。中国内部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觉得不够理想,但是别的国家从外部看中国的改革,看到中国飞速发展的电力事业,认为我们中国最成功,恰恰是好得很。
所以说后来形成的国网、南网是各种意见,包括高层领导意见协调统一的结果,也是根据当时中国电网的状况作出的决定。但是社会舆论都认为应该要进行政企分开和厂网分开,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铁路改革一放就是十年,还是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步子好。其实,在现在的体制下这应属于价格改革的范畴,这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继续探索。
第三,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电力建设和技术进步空前。但这是一个过程,不可能非常理想化。